近日,我国北方多地气温突破40℃,让许多人“热到怀疑人生”。
【资料图】
事实上,被“炙烤”的不只我国,而是全球。研究人员表示,随着世界海洋温度的飙升和太平洋厄尔尼诺的到来,2023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地球正走向“未知领域”。
此前,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是2016年,而本月的气温记录显示,2023年的气温可能接近2016年。欧盟地球观测计划——哥白尼计划的数据显示,气温峰值出现在6月9日,当时全球平均气温为16.7℃,仅比2016年8月13日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低0.1℃。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类驱动的气候变化仍在使全球升温,但没有证据表明今年这一进程加速了。
除气候变化导致目前1.3℃的升温外,特定的变暖条件叠加,使得温度纪录屡创新高。几个月来,科学家一直警告说,由于世界各地一系列的海洋热浪,海面温度一直处于历史新高。6月11日,北大西洋的温度达到最高点——22.7℃,比2010年6月的最高纪录还要高0.5℃。
导致海洋升温的厄尔尼诺刚来,年底才达峰值。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海洋如此热?
在哥白尼计划成员Samantha Burgess看来,大气动力学变化导致信风减弱是最有可能的原因。在北大西洋,风力减弱可能减少了从撒哈拉吹来的灰尘数量,而这些灰尘通常能够帮助海洋降温。
“海洋温度和空气温度在一年中的这个时间段飙升令人惊讶。迄今观察到的情况表明,2023年可能是最热的5年之一。”Burgess说,“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温暖’的海洋,而且空气温度也即将打破纪录。我们正处于未知领域。”
最热一年即将来到?
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现象,通常会持续9到12个月,一般会导致南美洲南部、美国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亚部分地区季风增强,从而导致降雨量增加,也会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亚部分地区形成相反效应,造成严重干旱。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4月发布的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预测意见,今年5月至7月出现厄尔尼诺的概率为60%。国家气候中心预测,赤道中东太平洋将于今夏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受厄尔尼诺影响,2024年是否会受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一年?仍有不确定因素。专家表示,目前对这次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是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事件,气象部门将密切关注其发展动态和强度的变化。
厄尔尼诺的影响不只是高温
在厄尔尼诺形成的早期——北半球夏季,它对于热带及南半球天气气候系统影响最为显著。厄尔尼诺带来的暖水会加剧太平洋中东部的飓风;在厄尔尼诺发展高峰期——北半球冬季,它的影响会偏向热带高纬度地区,并影响北半球冬季气候。
在1997—1998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期间,东非地区发生暴雨和洪涝;印尼和澳大利亚北部的雨季提前结束,并遭遇高温和干旱,多地发生森林大火。2014年我国出现“暖冬”,2015年印度出现高温,菲律宾发生严重干旱,我国夏季南方暴雨频发,都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
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路径西太平洋较南海更为活跃,活动中心偏东偏南,活跃范围包含日本海及其以东洋面,影响南海及华南南部的台风偏少。受厄尔尼诺影响,全球粮食产量也会产生波动,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产量都将受气象条件影响产生不同程度波动。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造成2016年印度小麦减产至少14%,南非粮食产量减产25%,我国大麦产量下降7.3%。
就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而言,国家气候中心分析历史数据发现,厄尔尼诺发展年的夏季,华北南部、华中北部、华东中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易偏高。其中华北西南部、江南中部、华南东北部、新疆北部的高温日数达到30天以上。
厄尔尼诺也会给我国部分地区带来极端干旱现象。例如,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带来明显高温热浪,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
专家表示,此次厄尔尼诺至少将持续8至10个月,对我国冬季气候和夏季降水有显著影响。一方面,厄尔尼诺的发展将会导致夏季我国南方降雨量增加,北方降雨量减少,出现南涝北旱的形势,需警惕南方城市出现内涝;另一方面,厄尔尼诺将会导致冬季偏暖,甚至出现暖冬。
来源:综合自中国科学报、央视新闻客户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