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标志着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为了这胜利的一刻,197000多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今天(7月27日),我们来听一听志愿军老战士讲述那段烽烟滚滚的英雄历史。
(资料图片)
鸭绿江,中国和朝鲜之间的界河。这座横跨江面连接中朝的第一座桥,也是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时走过的一座桥。1950年11月,桥体被美军炸断,清晰的弹痕见证着中国人民志愿军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
白清林,96岁,入朝时,他是40军119师355团2营机枪连副连长,23岁。
1950年的朝鲜战场,战局极为险恶。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初入朝的6个军没有一辆坦克;美陆军一个师,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而志愿军一个师只有一个山炮营,12门山炮;空中力量更是无法相比。陌生的战场,强大的敌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40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仗。10月25日,118师沿公路两侧发起突袭,一举歼灭南朝鲜军闯入两水洞的一个营。
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19师355团2营5连连长白清林:“彭德怀总司令特别高兴,他说‘你们40军第一仗歼灭敌人一个营,我们以今天为抗美援朝纪念日,这是我们40军的光荣’。”
首战告捷十多天后,敌人来势汹汹,志愿军发起了攻势。1950年11月25日,在第二次战役中的西线战场,升任355团2营5连连长的白清林率部突袭苏民洞。全连官兵一律转换握枪姿势,枪口朝下,隐藏于身后,走路高抬腿、轻落脚。就这样,在夜幕中,快速行进的一个连无影无声。在先遣班突袭美军岗哨后,白清林指挥全连官兵火力全开,呼啸着向前冲去,五连的行动为全团部队进攻打开了通路。
白清林:“进去以后,一下子和他的步兵对起来,他的飞机大炮就不行了,这个仗大部分都是夜间把他打垮的。靠到一块了,他的步兵不行,他的步兵最怕死,我们的特点是近战、夜战,对付他的飞机大炮。”
志愿军的第二次战役从11月7日至12月24日结束,历时一个多月,这是运动战中震惊世界的一次战役。一场极为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松骨峰,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3连与蜂拥而至的敌人展开激战,战士们用肉搏战和美军纠缠。战线消失了,两军打在一起,战士们的枪被打碎了,就手握手榴弹当作武器,手榴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用牙咬。全连100多名勇士战到最后仅剩7人,他们硬是挡住了敌人的5次攻击。
作家魏巍在战斗后来到现场,他含泪写出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成为歌颂志愿军伟大牺牲精神的经典之作。
在地面部队与敌人拼死鏖战的时刻,中国空军也在迅速成长,年轻的飞行员急切地盼望着在长空与敌军一搏。
那启明,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12师34团飞行员。1951年,就在美国空军在朝鲜半岛上空耀武扬威的时候,挑战者出现了。刚刚组建一年多的解放军空军,凭着占位快、攻击猛、不怕死的作风,敢打猛冲,击破了所谓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中国的战地记者记录了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飞行员,他们是一群创造奇迹的人。那启明正是其中一员。1952年6月,23岁的那启明第一次参加战斗。
那启明:“刚过鸭绿江,就遇到敌人大机群了,到了大同江上空,地面有指挥所告诉我们团长,‘162号注意搜索,我们听到了敌人的声音’。团长领着我们开始转弯搜索。”
在平壤上空转弯时,那启明驾驶的战机迅速发现并锁定了目标。那启明果断开炮!第一炮没打中,再靠近,再开炮!
那启明:“炮弹打中敌人的油箱,把油箱打着火了,大火球子,黑烟冒得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僚机刘忠胜在无线电里面喊,‘打掉了,打掉了’。”
这是那启明击落的第一架敌机,也是他所在的空12师在朝鲜战场的第一个战果。两个月后,那启明再次奉命起飞,返航途中,他驾驶的战机发现了4架螺旋桨式飞机。
那启明:“我转到270度,正好对准他的长机,没等修正我就开炮了,开完炮以后,我也没想拉走,我减少坡度,结果又对准4号机了,然后我又开炮了。”
两次射击,被击落的是两架英国空军的轰炸机。那启明第一次射击距离260米,第二次100米。
100米,几秒钟的决定性瞬间。这是志愿军空军最近射击距离,也创造了空12师第一个一次空战击落两架敌机的纪录。
战斗结束后,那启明给家里寄了一张照片,上面这样写道: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争取持久和平,必须贡献自己。
在朝鲜战场上,无论是空中还是地面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的英勇顽强、舍生忘死不断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中,矗立着一座雕像,他坚毅的表情栩栩如生,他就是英雄黄继光。黄继光牺牲时,胡长哲不到20岁,英雄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他,他追随英雄的脚步,加入了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3年3月,胡长哲踏上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担任16军32师96团军械修理所所长,他的任务是向作战前线运送战备物资和弹药。阵地战期间,敌军用炸药、汽油弹、火焰喷射器等密集的火力覆盖了整个战场,更是将志愿军物资运输的路线严密封锁。通往阵地的山路上,洒满了火线运输员的鲜血。胡长哲就是这样的运输员之一。纪念馆中的这一组雕塑呈现了当时的场景。
经历着战争的残酷,在坑道中,胡长哲拿起笔给英雄黄继光的母亲写了一封信。从小是孤儿的胡长哲体会着一位母亲在战火中失去儿子的悲痛,他希望能给黄妈妈当儿子,为母亲带去安慰。
胡长哲:“一个月以后,我接到黄妈妈的信,当时坑道里都翻天了,‘黄妈妈的信,我要看,我要看’。”
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在信中写道:“孩子啊,你的来信是多么亲切。你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为人民立功的信心是多么坚定啊,这使我多么感动。现在让我叫你一声亲爱的孩子胡长哲吧,你高兴吗?”
信短情长,素未谋面的英雄和英雄的母亲给了胡长哲一生直面生死、无畏无惧的力量。2021年,胡长哲老人把这封珍藏了67年的信,捐赠给抗美援朝纪念馆。
再向心中的英雄敬一个长长的军礼吧!你就是无数英雄儿女的化身。当上甘岭战役决定性反击开始的时候,当勇士们从坑道、从山梁、从四面八方冲向山顶的时候,上甘岭已经是这场战争的一个缩影。它彻底摧毁了美国军队的进攻意志,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三八线上。
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交战双方签署订停战协定。英国记者阿兰·委卜宁在当天的报道中写道:透过这位司令员脸上的微笑,你们就会知道,是中国人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是渴望已久的和平,是正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杨根思、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黄继光等所有血洒疆场的197000多英烈用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谱写出的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它将永远镌刻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头,而志愿军将士们的英名,历史也将永远铭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