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给自己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
处于上风口的比亚迪成绩突出,俨然一副技术大鳄的形象,为乘用车市场倾泻了大量出色的产品,一句“在一起才是中国车”和王传福的眼泪,的确也在展现中国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不容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我们也说,历史不能被遗忘,警钟更应长鸣。
01 号令者,先以身作则
有人说比亚迪是中国车企的老大,用销量多少来衡量企业重量,在我看来非常不合理。
站在补贴上风口的比亚迪成为了最大的红利获得者,站在补贴上跳舞的企业,本身就更应该低调一些。但拿着巨大的补贴,比亚迪其实是动了恻隐之心。
4个月前,长城向部委举报比亚迪违规使用“常压油箱”,6月份部委进入启动调查,比亚迪的常压油箱的确给产业、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边打出一句“熄灭别人的灯,不会点亮自己路”的口号,一边在改款车型上升级了高压油箱。如果所谓的“常压油箱”真的能够保证合规排放,又为什么要在出口、改款车型上使用成本更高的高压油箱?
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反常的悖论。
而且,比亚迪反驳的“常压油箱专利”只是一张申请表,并不代表任何技术高度,也不具备实际投放意义。在升级车型上投放高压油箱,恰恰说明了这张申请表并不能说明什么。
长城检举并不是所谓的“中国品牌兵戎相见”,而是产业强者在相互监督、相互制衡。
比亚迪更迭高压油箱,本质上是中国品牌制衡之后的一次巨大胜利,长城用敏锐的嗅觉和骨子里的勇气,来检举处于上风口的比亚迪,其承受的是巨大的市场舆论压力,称其为“行业吹哨人”并不为过。
使用常压油箱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用牺牲环境的方式来换取商业竞争力,这种行为一定要被杜绝,但很可惜,此前所有企业都保持了沉默,直到长城站出来。
所以我们也在想,谁才是真正的市场号令者。
真正的号令者是以身作则,是从风骨、底气、行动上将中国消费者视为核心,在拿到大量的社会补贴之后,用行动在全世界构建中国标准。
很遗憾的是,比亚迪还不是一个行业号令者。
02 销量巨擘,亟待成长
电动化是一个技术复杂、生产标准高的产业,但我们的电动化又在用红利、补贴推动。所以我们看到了比亚迪一边疯狂卖车,一边被疯狂投诉的撕裂式畸形现象。
车质网上的投诉十大车型,比亚迪包揽5席,重要的投诉是动力受限、车身生锈这些技术、机械基本面问题。我们肯定比亚迪的技术,也肯定其垂直整合的能力。
但造好一台车不仅仅是技术好就够了,还需要扎实的生产能力、优秀的运营理念,以及发自内心对产业、对行业、对法规的尊重。
这些更重要的方面,2020年之前还是一家销量40万量级的比亚迪,还没有真正构建大格局、大行业、全球化战略标准的统筹能力。
其依然沉浸在疯狂卖车、建立品牌的基本界面。所以这个阶段的比亚迪谈大格局,为时尚早。
03 商业竞争,你追我赶
商战一定要避免在一起,在一起形成的垄断到最后一定是重罚,一方面有垄断价格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刺激就不会有研发速度。
所以,让中国品牌打起来,远比在一起来的让人振奋人心。
只有激烈的竞争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技术,才能构建出强大的包围圈,否则我们为什么要搞军备竞赛,我们为什么要国企市场化?
长城汽车王远力说得好,中国企业在一块的正确姿势,是价值观相同的企业在一起,不是用民族情结宏大叙事掩盖企业问题,即便是感情牌也需要遵纪守法,这是底线,也是原则。
中国企业大多都很有民族情怀。尹同跃的奇瑞,李书福的吉利,魏建军的长城无一不是如此。所以当我们冷静下来思考的时候,踩在阶段性发展风口的比亚迪的确有炫耀的资本,但的确也踩在了法规的红线上跳舞。
在一起才是中国车这个口号,应该是让魏建军、李书福、尹同跃等真正意义上的推进者,从内心肯定王传福,并且站在一块高喊。
如果这是比亚迪的独秀,那么就会变成利用情怀的一场商演,毕竟从大格局、大市场、大贡献来看,比亚迪做的不是最好,更不是产业唯一。
关键词: